當下正是楊梅成熟、采摘楊梅的時期,看著這些紅果累累的楊梅,農民樂開了懷。但是也有農民種植的楊梅產量不好,那么他們又該憂愁了。楊梅產量不好,與哪些因素有關呢?葉面積指數(shù)、葉綠素含量、氮肥等等,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楊梅的產量。有研究表明,適宜的葉面積指數(shù),有利于提高作物的產量,因此,要想提高楊梅的產量,我們就要使用葉面積指數(shù)儀將楊梅葉面積大小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。
楊梅枝繁葉茂,其葉革質,無毛,生存至2年脫落,頂端漸尖,常密集于小枝上端部分,多生于萌發(fā)條上者為長橢圓狀或楔狀披針形,通過葉面積指數(shù)儀檢測,其大小長達16厘米以上;生于孕性枝上者為楔狀倒卵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,長5-14厘米,寬1-4厘米,頂端圓鈍或具短尖至急尖,基部楔形,全緣或偶有在中部以上具少數(shù)銳鋸齒,上面深綠色,有光澤。本文介紹的楊梅葉面積大小,只是個別葉面積,不能代表全部的楊梅葉面積大小,如果想要研究楊梅葉面積指數(shù),可以通過葉面積指數(shù)儀進行研究。
其實測量楊梅葉面積指數(shù)的方法有很多,如傳統(tǒng)的方格法、紙重法和系數(shù)法等等,這些方法都可以測量葉面積大小,但是使用這些方法測量,不僅會破壞植株,而且還要耗費大量時間,更重要的是測量的結果不及葉面積指數(shù)儀測量的精準。因此,要想研究葉面積指數(shù),建議大家使用葉面積指數(shù)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