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農民朋友都知道,只有有養(yǎng)分、水分的土壤才適合作物生長,需要經常施肥,灌溉,這樣作物才能生長茂盛,那是不是只要給土壤足夠的養(yǎng)分和水分,作物就會生長茂盛呢?實際上,作物生長的好壞,產量高低,農產品質量不僅僅與土壤的水肥程度相關,還與土壤的結構有密切的關系,我們稱其為土壤團粒結構。團粒結構是肥力的基礎,之所以說團粒結構的土壤更適宜作物的生長,是因為團粒結構有著最佳的水、氣、熱、肥等因素的協(xié)調能力,比如說團粒之間孔隙較大,有利于空氣流通,現代農業(yè)多使用專業(yè)的測土儀器檢測土壤的團粒結構,那就是托普云農的土壤團粒分析儀,利用土壤團粒分析儀進行檢測,及時發(fā)現土壤存在的問題,指導土壤改良,那你知道創(chuàng)造良好土壤團粒結構的方法嗎?下面小編就介紹5個措施:
1.精耕細作使表皮土壤松散,起到調節(jié)土壤孔性的作用。連續(xù)施用有機肥料,可促進水穩(wěn)定性團聚體的形成,并且團粒的團聚程度較高,各種孔隙分布合理,土壤肥料得以保持和提高。
2、合理輪作倒茬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或豆科作物,生長健壯,根系發(fā)達,都能促進土壤團粒的形成。
3、大水漫灌容易破壞土壤結構,使土壤板結,灌后要適時中耕松土,防止板結。適時耕耘,充分發(fā)揮干濕交替與凍融交替的作用,有利于形成大量水不穩(wěn)定性的團粒,調節(jié)土壤結構性。
4、酸性土壤施用石灰,堿性土壤施用石膏,不僅能降低土壤的酸堿度,而且有利于土壤團聚體的形成。
5、從植物殘體、泥炭、褐煤等原料中提取腐殖酸、纖維素、木質素等物質,將其作為土壤團聚體的膠結物質,或模擬天然物質的分子結構和性質,人工合成高分子膠結材料。